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从革命战争年代始,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土地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日前,我们武汉商贸职院学院yl7703永利的老师们利用周末来到韶山和板仓,参观了毛泽东广场、毛泽东同志故居、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杨开慧纪念馆、故居等,感受“红色基地”名片,传承红色基因。
步入红旗招展、青松翠柏簇拥的毛泽东广场,一尊基座高4.1米,像高6米,通高10.1米的毛泽东铜像巍然屹立,铜像前层层叠叠的花篮,吐着香,流着光,盛放着天南地北的缅怀和景仰。四面八方的人们汇聚而来,用隆重而简朴的形式,纪念这位生于斯长于斯的伟人。看到前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党性教育的团体,以及自发瞻仰缅怀毛泽东的人群络绎不绝,公司老师们成员也很受触动。在武警官兵的引领下,研学团体成员向毛泽东铜像敬献花篮,并庄重地向一代伟人三鞠躬,表达深切缅怀之情。
沿着毛泽东广场拾级而上,便是毛泽东同志纪念馆,这里浓缩展示了一代伟人的壮阔人生。6.3万余件馆藏文物和文献资料,默默讲述着那些穿越时空依然震撼心灵的细节。
人们怀着缅怀之情而来。韶山这块只有247平方公里的土地,浸透着革命先烈们的热血。这里不仅有毛泽东一家牺牲的6位亲人,有“闳中肆外,国尔忘家”的“韶山五杰”,还有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献身的144位革命烈士、1598位仁人志士。
随后,研学团一行参观毛泽东的故居,这是一座土墙灰瓦的普通民居。坐落在韶山冲上屋场的,是一栋13间“凹”字状分布的古朴农舍,门上悬挂着邓小平同志题写的“毛泽东同志故居”金字牌匾。屋里,有当年用过的方桌、板凳,放农具的地方有蓑衣、耕犁,有牛栏、谷仓、柴屋、猪舍,还有刻满沧桑岁月的石磨和水车……
故居门前,有一片美丽的稻田和两口相连的池塘,小塘植满莲藕,大塘水波不兴。南岸塘边,依旧是长长的队伍,接踵而至的人们争相瞻仰这座普通又神秘的农家小院,感受这片热土上的人杰地灵。
故居内陈列着毛泽东少年时期用过的肩担、水桶、锄头等,在毛泽东的卧室里,桌上摆着一盏油灯,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是在这盏桐油灯下学习。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是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里的一首少年毛泽东写给父亲的诗,应该让当代年轻人看看少年毛泽东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情怀,接受这样的洗礼,才能有远大的抱负。
参观毛主席故居,对于我们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实践之行,更是一次信仰之旅、精神之旅与初心之旅。毛主席及众多革命英雄在韶山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红色印记,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精神激励,撼人心魄、催人奋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接续奋斗,继往开来。来到韶山,扑面而来庄严肃穆的氛围让人肃然起敬。这种现场的潜在仪式感,与书本上或电视上看到的感觉完全不同。我期望通过这种研学方式,前往伟人故居或革命纪念地,多多感受一代伟人的成长环境,多方位认识国家的发展历程,才能持续增强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怀。
带着对革命先辈的深深敬仰和感慨,我们又来到杨开慧故居和纪念馆。在纪念馆讲解员动情的低声解说下,我们一路参观着她用过的朴素用品,看着她写下的一页页泛黄的手稿,仿佛在诉说着她和毛泽东同志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谱写着一代巾帼英雄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坚贞。她不仅是忠厚传家的好女儿,忠贞爱情的好妻子,忠义教子的好母亲,更是忠烈为民的好员工,忠诚革命的好党员。
杨开慧,虽然她短暂而伟大的自然生命定格在29岁,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每天去纪念馆瞻仰祭拜的人仍然络绎不绝。为什么会这样,她所代表的是怎样一种精神?一是心怀崇高理想的“进取精神”。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是一位思想进步的学者、教育家,受父亲的教诲和影响,她思想自由、积极进取。在杨昌济的支持下,杨开慧成为老家板仓第一批女员工,不仅如此,母亲也进入女校,读实业班,母女二人一同进学,成为一时佳话。之后,杨开慧为了进一步求学,还进入男校读书,开创了长沙男女同校的先例。她虽出身优渥,却不怕吃苦,用功读书,研读了很多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开阔了人生视野,自小便立下了不让须眉的爱国之志。别人问她将来打算做什么事。她很自然地回答到:要做对社会有益的事。1922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批女党员。
二是不畏艰难困苦的“奉献精神”。与毛泽东结婚后,杨开慧尽力帮助毛泽东的革命事业,从事文件、机要、联络等工作,成为毛泽东的得力助手。入党之后,杨开慧没有担任任何职务,他们四海为家,她几乎奉献出了一切时间和精力。毛泽东到上海党中央工作,杨开慧就同向警予一起组织女工夜校。毛泽东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杨开慧协助毛泽东创办农民夜校并担任教员。毛泽东对湖南农民运动进行考察,杨开慧在临产期仍为毛泽东整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危险处境中,杨开慧主动提出回老家,以免毛泽东“牵绊大多”,她不仅要日夜躲避反对派的抓捕,还要苦心哺育三个孩子,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我不能忍了,我要跑到他那里去。”“我的心挑了一个重担,一头是他,一头是小孩,谁都丢不开。”从她留下的手稿中,我们没有看到杨开慧有任何抱怨,只是惦念记挂着毛泽东。
三是宁死不改志坚的“牺牲精神”。1930年,因为红军对长沙的几次攻打,湖南军阀头子何健把愤怒和仇恨发泄在杨开慧身上,悬赏捉拿。期间,杨开慧逃脱了几次追捕。但是,10月24日是毛岸英的生日,杨开慧潜回板仓看望母亲和孩子,被军阀密探发现,80多人全副武装实施抓捕。被捕后,杨开慧遭受了严刑拷打,先逼迫她退出中国共产党,之后又告诉她只要发出声明和毛泽东离婚、脱离夫妻关系就可以放她回去。“牺牲我小,成功我大”“要我和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站在生死抉择十字路口的杨开慧宁死不屈,选择了为中国革命慷慨赴义。最后,杨开慧在识字岭英勇就义,年仅29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总书记还要求,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那么我们要如何传承杨开慧精神?
一要以绝对忠诚之心对待组织。一粒沙子流入海洋,会被海水淹没;跟随洋流来到岸上,会随风卷走;进入海蚌的肚子,可能成为珍珠,被人观赏;但它遇到水泥,则会构成大地的脊梁。如果我们作为这粒沙子,怎么尽最大可能发挥自己的作用,体现自己的价值?就是要找到组织。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发挥更大的作用,体现更大的价值,就要忠诚于组织,要把职业当事业,把个人的事业融入党的伟业,做出最大的贡献。没有理论上的清醒,没有行动自觉,就没有道路的坚定。我们要像杨开慧等革命先烈学习,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忠于党、忠于人民,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二要以包容友善之心对待同事。能在一个单位共事是一种缘分,我们要把同事当做亲密的战友,要多看到对方的优点。要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地看待一个人,对年轻人更应如此,不能因为一两件事否定一个人,不能把缺点无限放大,更不能添油加醋。要关心同事,包容对方的缺点,帮助他提高,鼓励他上进,不断弘扬正能量,多做与人为善、成人之美之事。和同事的关系处理好了,我们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三要以真诚服务之心对待群众。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党员干部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是为党、为国家、为民族而奋斗的,要把群众当成自己的血肉同胞,真心诚意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让他们感受到如沐春风的温暖,这也是我们党一脉相承的优良传统。虽然我们不能做一些开天辟地的宏图伟业,但只要是为群众服务,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论在哪个岗位,我们的工作都会更丰富、更精彩、更有价值。
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肩负着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光荣使命,要立足岗位办实事,用心用情解难题,为广老员工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的服务工作,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科技事务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