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韶山,中国革命的摇篮。“11月16日,怀着崇敬的心情,我随学院领导老师踏上了前往湘潭毛泽东故居的研学之旅。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地标之一,这里不仅记录了毛泽东同志辉煌的一生,也承载着无数中华儿女对这位伟大领袖的深切怀念。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是1959年,阔别韶山32年的毛泽东同志回乡后写下的豪迈诗句。下车后,只感叹沧海桑田,今日韶山冲早已“换了人间”,当年“阁楼建支部”的先烈们当感欣慰。
一、瞻仰——毛泽东广场
我们的研学之旅从毛泽东广场开始,这里是瞻仰毛主席风采的第一站。韶峰巍然耸立,松柏青翠挺拔,伟人风范长存,后人敬仰爱戴。广场上矗立着一尊高大的毛泽东雕像,雕像中的毛主席面容慈祥,目光坚定,神态从容,仿佛在向每一位来访者诉说着他那不平凡的人生故事,注视着这片他深爱的土地和人民。在导游的讲解下,我们了解到铜像的制作过程、尺寸以及它所蕴含的象征意义,与伟人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环顾四周,广场上来来往往的人们进行着庄重的献花仪式,以此表达对毛主席深深的敬意与怀念。站在铜像前,我亦深深地鞠了一躬,心中涌动着对伟人的无限敬仰。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远处穿着校服的中员工列队整齐,在激昂的音乐声中,护送花篮走到毛泽东同志铜像前,将花篮轻轻放下。据了解,这是2024年“我的韶山行”湖南省中小员工红色研学秋季学期开班仪式。这一刻,我体会到的则是传承。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深刻含义。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二、深入——毛泽东纪念馆/故居
随后,我们参观了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基本陈列《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该展馆特色即丰富的文物实物资料和先进的科技手段相结合,全面系统展示了毛泽东同志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一生。历史不会忘记为中国农民运动抛头颅、洒热血的开拓者。当年的壮怀激烈,如今都被浓缩进陈列室。一张张灰白的照片、一份份泛黄的史料、一帧帧模糊的影像,叙说着当年的激情与壮烈。
移步馆内,可见馆内珍藏了大量关于毛主席生平事迹的珍贵文物和文献资料,包括使用过的物品、书信手稿等。每一件展品都见证了毛泽东同志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不息的精神风貌,生动地再现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漫步于纪念馆中,仿佛能够穿越时空,近距离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特别是在观看完关于毛主席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多媒体展示后,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从湖南韶山的一名普通农家子弟到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他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他的思想和理论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参观过程中,我被毛泽东那种为了理想和信仰而不懈奋斗的精神所深深打动。他那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那种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终身的崇高品德,让我深受启发。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思政辅导老师,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深刻体会到,革命精神是一种不屈不挠、勇于斗争的精神,是一种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在当时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
在毛泽东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那简朴而庄严的院落和房屋。这些建筑虽然历经风雨,却依然保持着当年的风貌,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
三、回忆——《最忆韶山冲》
这是我个人最为期待的演出。11月16日晚,在湖南韶山“红五星”剧场,我们一同观看了张艺谋担任总导演的《最忆韶山冲》。毛泽东同志的诗词和红色歌曲曲目结合,展现主席同志的成长经历、革命历程,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初心萌发到救国救民的实际行动,从个人前途命运的探索到实现“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梦想,演绎乡音与乡情不变,信仰与奋斗永恒的创作主题。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我们沿着“红五星”剧场的石阶而上,走过的一级级台阶仿佛一层层麦浪,映入眼帘的是闪闪的红星、苍翠的竹林、主席故居的黄色夯土墙。
演出以一幅墨迹浓重的山水画作为舞台背景,黑白两色,遒劲雄浑,为观众拉开了一场视觉盛宴的序幕。在《乡水情》中。千里江山,只此青绿,展现了韶山冲的钟灵山水,以及毛泽东在这片土地上成长、求学的经历。随后,伴随着慷慨激越的《国际歌》,我们仿佛看到了革命先烈们在求索中挣扎、迷茫、探寻、思索、顿悟、觉醒、奋起的艰辛历程。我也看到了信仰的力量。在《长征》中,舞台上展现了红军战士们艰苦卓绝的意志考验以及英雄战士们一个个倒下的身影,我仿佛置身于那段艰难卓绝的革命征程中。最后,舞台上漫山遍野的红杜鹃盛开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柔和舒缓的灯光下,我们也不由自主地站起来,唱起“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的歌。
韶山冲的美丽景色与深厚的历史底蕴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毛泽东的故居、纪念馆、毛泽东广场等地点,都成为了这部作品的重要元素,它们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更传递着一种不屈不挠、勇于奋斗的革命精神。同时,这部作品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韶山冲人民的热情与淳朴。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红色文化,讲述着毛泽东的故事,传递着革命精神。这种精神力量是无穷的,它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四、尾声——杨开慧纪念馆
在研学活动的最后一天,我们来到了杨开慧纪念馆。杨开慧是毛泽东的妻子,也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她为了革命事业和人民幸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馆内详细介绍了她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以及她为支持丈夫的革命事业所作出的巨大牺牲。通过参观,我深刻感受到了她那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同时也被她与毛主席之间深厚的爱情所感动。那些写给毛泽东的信件和诗歌,文字充满了深情和力量,让我感受到了她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结语
此次湘潭毛泽东故居之行,是足够深刻的。不仅让我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也深刻感受到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德。他们那种为了理想和信仰而不懈奋斗的精神、那种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终身的崇高品德。我深刻认识到,红色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们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当然,在研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知识储备、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因此,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把这次旅行的收获转化为学习和工作的动力,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将把革命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去,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贡献自己的力量。